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营口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营口的知名度应该说越来越高,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营口已成为辽宁新的重要增长区域和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首先,营口已经形成了发展的惯性,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内生性在逐步增强。近年来,营口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一直保持在全省第4位,到2017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8.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7亿元;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活跃,民营经济总量占经济总量比重从20年前的17.5%跃升至2017年的78.7%。去年,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营商环境评估显示,营口是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也是东北地区民营化程度最高、最有活力的城市。

  第二,营口城市格局重塑,由沿河发展转向沿海发展,拉开了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序幕。营口过去的发展主要是集中在河海交汇的这个地方,也就是营口的老城区。2005年,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呼之欲出,我们在全省总体规划框架下,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对122公里沿海经济带做了整体规划,规划了北海新区、开发区、产业基地、高新区、仙人岛、沿海新兴产业区6个重点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滨海带状城市组团格局初步形成,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01亿元,有170平方公里达到“七通一平”,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768个。沿河而起的营口走向了就海而兴。

  第三,营口经济增长结构合理,主导产业竞争力增强,具备了规模扩张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主导产业规模壮大,轻纺工业进一步做精,临港重化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铝制品加工、钢铁和镁制品加工、石油化工、粮油食品饮料四基地和物流旅游中心为重点的“四基地一中心”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铝制品加工实现产值3000亿元、钢铁和镁制品深加工实现产值1100亿元、石油化工实现产值2000亿元、粮油食品饮料实现产值1000亿元。

  第四,营口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县两级全部组建独立的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效率提高80%。在全省率先开展开发区专项整治,开发区数量由最初的37个缩减到14个,人事管理全部实行聘用制,园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组建企业集团11家,在全省率先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组建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和辽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新闻媒体融合发展。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新农合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完成清理规范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福利企业工作。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第五,营口开放基因更加活跃,对外开放纵深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发力。营口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通11条中欧班列和辽鲁陆海货运大通道,海铁联运总量全国第1,“营满欧”大陆桥竞争力日益凸显。去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和营口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又与高新区融合,实行三区叠加格局,让营口再次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目前,营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4848户,“贸能通”线下运营平台、年运量2000万吨的“中俄粮食走廊”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对外开放的能级水平显著提升。对外经贸合作广泛开展,可口可乐、百威啤酒、德国马勒、台湾富士康以及沈鼓集团、忠旺集团、康辉石化等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相继来营投资建厂。同时,我市正在积极参与建设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争创辽宁沿海经济带“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港城联动、互联互通的大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第六,营口城市综合素质提高,市民以“我是营口人”而引以自豪,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580元、15608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780元、4060元,企业退休人员年人均养老金达到25788元。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营口理工学院获批成立,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搬入新校区,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突破。市养老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图书大厦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不动产登记、老旧小区改造、超期回迁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基层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稳步提升。

  下面,我再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营口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1—9月,地区生产总值96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5.3%,居全省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19.6%,居全省第2位。具体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同比提高23.3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70户重点企业完成产值1042.1亿元,占75.3%,增长25.7%。效益水平大幅提升,1—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利税分别同比增长303%和122.1%。

  (二)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全市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1个,完成投资318.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5.6%。民间投资保持活跃,完成317.3亿元,占比达到85.4%。

  (三)消费市场保持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4亿元,增长12.1%,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20%、12.5%、9%、12%。

  (四)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全市出口总额192亿元,增长19.4%,同比提高35.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3841万美元,增长15%。

  (五)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改善。税收收入82.2亿元,增长17.5%。其中:五项主体税收收入54.2亿元,增长24.7%,占税收比重65.9%,较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六)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工业用电量163.7亿千瓦时,增长9.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68.8亿元,增长10.1%,新增贷款142.2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分别增长1.4%和2.7%。

  (七)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9%,增速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2.43%,低于省控制指标1.27个百分点。重点民生支出111.6亿元,占总支出的71.7%,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总的看,我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动能正在不断集聚、不断增加,稳中向好的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动“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