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做”改革条目 营口为企业创造最优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公平透明,资本才能熙熙而来。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支撑一流营商环境——这是“马太效应”,这是富有吸引力的“营口磁场”。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量身定做改革条目,企业、城市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在发展成果中享用一杯甜羹。 过去企业“头疼”的问题,如今政府来服务。市委连续两年春节后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千人大会,在不断探索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中,不断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监管部门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由管理员变成服务员。 为给发展创造最优营商环境,营口专门成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并制定出台了《营口市关于开展优化营商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统筹开展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营口市联合执法工作暂行规定》,从28个方面对联合执法进行了明确规定;下发了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通知,明确了39项行政执法事项和207项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从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到在全市推广的“三十九证合一”,再到帮扶项目的“妈妈式”服务,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创新举措,为营口进一步打造环境“高地”和政策“洼地”提供新引擎,让更多企业汇聚营口。

  让营口成为民营经济的“港湾”,企业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然后再反哺给社会。营口市委、市政府从观念、体制、政策和服务上为民营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5份政策性文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探索“多规合一”改革,放开市场准入,成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着力解决服务企业、项目“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企业摆脱繁琐、轻松起步。 以前办理相关审批事项涉及15个部门,企业需要返各部门最少27次,50天才能办好;现在只需往返两次,全部办完只需7天……对营商环境的重新定义,让政府部门有了一个概念,就是用心对企业做好服务,让他们认同把“家”搬到这里。“在营口,企业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投资没有解不开的难题”,这样的口碑,在耳目灵通的投资者中间传播开来,成为营口软环境的又一块金字招牌。在投资意愿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去年营口大项目纷至沓来,项目签约落地、报建开工速度明显加快,与干部“在状态”密切相关。

  2014年,营口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非公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2016年,营口荣获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并在全国259个地级市信用总体排名中位列第19名,全省第一名。

  积极寻求优化营商环境的良策,有了“软件”的加持,才能吸引全国甚至世界的投资者“不推而往、不引而来”。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营口共为企业减税降费4.6亿元。其中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7000万元,落实失业、生育保险惠企政策4000万元等 “政策礼包”,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座城市对民营经济的“聚合效应”正在形成。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追求更优营商环境这条路上,营口不是努力去找一条捷径,而是一边发展一边脚踏实地“做功课”,激发市场需求,让招商引资在城市竞争中显现出优势,这就是最直接的跨越式发展:破障碍,筑坦途,让城市的未来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