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音乐基础教育而言,当时的满洲地区因为俄侨与日本因素,是唯一可与上海、北京匹敌的地方。1931 年以前,哈尔滨就有能招收中国学生的俄侨私立音乐学校。伪满洲国时期的“新学制”中也要求初、中、高等学校设置音乐课,高等学校还会教授乐理知识。

1920 年代成立的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1920 年代成立的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

  东北歌手的突出表现,是当代东北音乐基础教育水平的反应,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最大的因素。艺术需要从小培养,对师资和经济条件要求很高。城里的孩子从小有机会参加各种兴趣班或青少年宫文艺活动,有专业老师指导,更有条件走上艺术这条路。

  比如东北歌手的代表人物那英,12 岁就加入辽宁少年广播合唱团,16 岁进入沈阳歌舞团。农村地区的孩子则很难有机会从小接受乐器、声乐或绘画的系统培养,更难以想象以艺术为职业,出人头地。

  东北长期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1957 年即达 34.48%。尤其是“一五”期间城市化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 20 多个百分点。即使 1958-1978 年期间曾出现停滞倒退,东北城市化率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到 1990 年东北城市化水平依然高于排第二的珠三角地区 10%以上。

1979 年至 2010 年东北三省城市化率与平均水平的对比1979 年至 2010 年东北三省城市化率与平均水平的对比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东北,企业办社会非常普遍。大型国企的子弟学校,愿意为音乐、美术、体育等更偏素质教育的领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大国企内部有发达的工会系统,常会组织文娱活动,营造出比一般城市更浓郁的文艺氛围。

  而北京、上海这类青少年享受到更好素质教育的大都市,演艺界名人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地方,也正是同样的原因。譬如历年春晚出场歌手,按人口比例,除北京排第一外,天津、上海不显山露水地排第三、第六。

  事实上,东北歌手最辉煌的时代是在 1990 年代到二十世纪初,1990 代东北经济地位不断下滑,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恐怕很难再现那英、孙楠式的辉煌了。同样,沈阳音乐学院在同业中的地位也一路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