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表演比以前轻松太多”
华商晨报:辽阳的二人转在风格上有什么其他地区二人转不具备的风情?
筱桂荣:东北二人转讲究个“南浪北唱”,北指的是吉林黑龙江,南就指辽宁。“南浪”里辽阳的“浪三场”表演独具特色。这是一绝,在正戏里加一段表演,第一场梳洗打扮,第二场观花,第三场会情人,打情骂俏。这一路表演下来,要演出个浪劲儿,特别吸引观众。
华商晨报:在您看来,现在的二人转表演跟文化遗产想要保留的二人转有什么不同?
筱桂荣:现在不唱正戏了。你比如我唱《西厢记》,3600句唱下来一气呵成。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能唱下来了。我们过去唱《王二姐思夫》《回杯记》什么的,一段段唱下来,就给观众唱哭了,很多戏根本不需要那么些“说口”。有些戏,唱一段“小帽”直接转入正戏,不像现在需要说那么多话来跟观众互动。现在的表演比我们那时候轻松太多了,一个剧场七八副架,一副架唱一段“小帽”意思意思,再唱点歌曲,翻俩跟头,再逗几句小品就下去了。过去我们唱,随随便便就得一个多钟头。
“没技术的人才拿粗口儿混饭吃”
华商晨报:二人转曾经有一段时间给人的感觉特别“黄”,现在回想起来您怎么看?
筱桂荣:你说的那个是“粗口儿”。在真正唱二人转的眼里,说“粗口儿”的都是没技术的,什么“十八摸”之类的,正经的二人转艺人不屑于唱。没技术的人,又想拿这个混饭吃,就瞎演。但是你真要想吸引观众,瞎演、胡说八道肯定不行,过去正经的二人转艺人剧本里没有的“说口”不说。现在虽然变化了,但是真正有绝活儿的人也不屑于用这些撑场子。说白了,从过去到现在,在辽阳唱二人转的,只要能把旁人没有的绝活儿浪出来,就不愁没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