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讯(记者 韩涛 )6年前,他被诊断为胃癌中晚期。他用乐观打破了“只能活两三年”的估算。切掉了整个胃,他仍然坚持着上班。半个月前,病情恶化的他决定,死后将眼角膜捐出。
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他80岁的母亲,妻女、兄弟姐妹。亲人都支持他的决定。
前日上午10时许,辽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的病房内,56岁的孙士峰躺在病床上。“一个多月没吃东西了,全靠着输液支撑着。 ”孙士峰的妻子李静说,“老孙很乐观,他总说,活一天赚一天。 ”
李静说,老孙6年前患病时,就有过捐献眼角膜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正式提出。直到半个多月前,老孙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家人。
他说出自己要捐眼角膜的时候,80岁的母亲沉默了一会告诉儿子:“你有你的想法,走了也能做点好事,我不反对。”妻女在听到老孙的决定后,也支持老孙。
妹妹一开始有些不接受,老孙说:“我能理解病人的痛苦,能帮助别人看到世界,多好! ”
从那之后,家人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老孙联系了相关机构,决定捐献眼角膜。“这些年,他一直在坚持上班。”辽阳市太子河区沙岭镇办公室的陈志说道。除了治病和偶尔检查外,老孙近6年来,一直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陈志说,孙士峰和他共事20年了,工作认真,有正义感,爱较真,这是同事对老孙的评价。
陈志说,去年夏天老孙的病情已经恶化,可还坚持着工作,汛期到来,老孙带着人到大坝上,一查看就是好几公里。老孙这些年很乐观,同事们知道他有癌症,劝他多休息。老孙却说,我身体还行,能做点事,就做点事。
分享到:
5月8日,三条辽宁渔船在黄海作业时,被朝鲜小炮艇带走进入朝鲜海域扣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