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根据2013年的“彩礼地图”,河北省的平均彩礼为1万元礼金加“三金(金镯子、钻戒、钻石项链)”,花费大约为3万元。4年后,河北省的平均彩礼增长2-5倍。

  河北曲周县的新娘李晓利因为彩礼的事走红网络,她不要男方一分钱彩礼,有网友称赞此事为彩礼乱象中的一股清流,亦有评论称,李晓利敢于挑战世俗,打破传统的“枷锁”。

  昨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李晓利称,当地彩礼动辄数十万、上百万。新人结婚,常常会给男方父母带来沉重的负担。“我想从自己的婚礼上开始改变”。除此之外,李晓利称婚礼一切从简。没有去酒店摆酒席,仅仅在家中做了大锅菜;戒指,也是当兵的新郎贾志新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弹壳做的。

  李晓利称,一些同龄人得知此事后,纷纷打来电话,“没有结婚的几个朋友都说,要像我学,说我开了个好头,他们也要这么做。”

  ■ 对话

  李晓利:对于彩礼风气,我觉得很“病态”

  昨日,新娘李晓利表示,一般观念认为,彩礼要得多,女儿就显得尊贵,但她觉得丈夫家庭条件有限,彩礼会给男方家里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她决定不要彩礼。李晓利坦言,最初她的母亲无法接受,但经过耐心沟通,最后接受。“我妈觉得他为人踏实本分,心眼好。毕竟两个人要结婚,人品比彩礼重要。”

  “我想从自己的婚礼开始改变”

  新京报:你们两人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李晓利:去年8月份,我们俩经人介绍认识。贾志新是一名军人,我在保险公司上班。今年10月5日结的婚。

  新京报:婚前有谈过彩礼吗?

  李晓利:订婚的时候肯定要谈的。在农村,结婚攀比的风气盛行,彩礼动辄20万,加上车、房、首饰,新人结婚时,往往要花费上百万元。但是我们俩私底下聊过,都觉得这个风气很不正常,有些“病态”。

  新京报:“病态”是指什么?

  李晓利:首先是成倍增加的彩礼钱。如今,我们当地女少男多,男方不容易娶媳妇,有些父母直接跟媒婆发话说,“只要我们儿子能娶上媳妇,要多少彩礼都行。”

  女方家庭则认为,彩礼要得多,女儿就显得尊贵;要得少,女儿则“不值钱”。在这种攀比心理的作用下,谁也不愿意少要。

  女方敢要,男方也愿意给。这种情况下,结婚彩礼越来越高,我记得头几年只需要2万元,如今,这个数额翻了10倍。对于这种风气,我个人觉得很“病态”。

  新京报:所以后来决定一分钱都不要?

  李晓利:对。我想从自己的婚礼开始改变。

  新京报:你家人怎么看?

  李晓利:刚开始我妈不同意。毕竟在农村50多年了,观念比较固化。她会说,“别人家都要那么多,咱为什么要这么少?难道咱条件比别人差吗?”她也会觉得男方家对我不重视,这么容易就把我娶回去了。

  有这种想法我也能理解。前段时间在网上也看到过类似的观点,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越独立的女人才是越值钱的。我独立惯了,对物质也没有那么大的欲望。

  新京报:后来是如何让家人转变态度的?

  李晓利:最主要的还是贾志新对我很好,而且对我的家人也很好。我妈觉得他为人踏实本分,心眼好。毕竟两个人要结婚,人品比彩礼重要。所以她慢慢也接受了。

  “朋友打电话说要向我学”

  新京报:你们当地的彩礼是什么标准?

  李晓利:现金方面,最少也得十多万,高的有20万、25万的。此外,车子、房子都得买,即使在市里或者县城买了房子,农村老家的房子也要重新装修。这些钱加起来上百万,都需要男方家来负担。

  新京报:这种标准,普通人家能负担得起吗?

  李晓利:普通家庭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但为了让孩子结婚,只能借钱。我见过有的家庭为了给儿子筹集彩礼,父母见人就借钱,这里借五千,那里借一万,儿子结个婚,老两口欠下一堆债,好几年才能还清。农村有许多家庭都是这样的。

  新京报:除了彩礼,酒席方面有讲究吗?

  李晓利:一般都是去酒店饭店摆酒席。但我们那天就是在贾志新的老家吃的大锅菜。

  新京报:听说你们也没有买戒指?

  李晓利:是的,贾志新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弹壳给我做了一个戒指。现在我每天都戴着这个戒指,我觉得它比钻戒更有价值,因为这是贾志新自己用心做的。

  新京报:亲戚朋友知道你的这个举动吗?

  李晓利:有些人是到结婚的时候才知道我没有要彩礼。我同龄人都纷纷给我打电话,结了婚的都是给我点赞,向我问好,没有结婚的几个朋友都说要像我学,说我开了个好头,她们也要这么做。

  新京报:你觉得以后会不会有更多年轻人效仿你?

  李晓利:可能年轻人对彩礼这件事都挺反感的,但是没办法,别人都这样做,没人敢打破这个传统。想改变还是挺困难的,首先要说服双方家长,还要摒弃别人异样的眼光。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