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婚妈妈重病被弃 急诊室成了她的家

陈福友告别广医三院急诊科,抱着一岁的女儿踏上回乡的路途陈福友告别广医三院急诊科,抱着一岁的女儿踏上回乡的路途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白恬

  这些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的护工罗务香和护士朱慧娴的心情很沉重。几天前从云南省红河县一个偏僻小山村回来的她们,仍在牵挂那个她们亲自送回家的年轻未婚妈妈和她的1岁女儿。

  一年前,19岁的陈福友未婚产女,产后陷入深度昏迷,被转入广医三院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她虽战胜了死神,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几乎成了植物人。身无分文的她,家人不来接,男友不见了。急诊科成了她的家,一住就是200多天。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下,她终于能坐起来了。

  病情好转后,医院和广州市救助站决定将她母女送回云南老家。可是,家中只有爷爷的她,带着女儿如何在偏僻的小山村生存下去?

  昨日,在广州市救助站多日来的努力促成下,云南省红河县民政局专门为陈福友开通了捐助通道。

  急诊科成了她的家

  2015年11月3日,在白云区打工的19岁孕妇陈福友,因突然抽搐不止,被工友送到了医院,接受了紧急剖宫产手术,产下一女。但是,术后她仍抽搐不止,陷入深度昏迷。被初步判断为子痫的她,被转入广医三院抢救。三天后,她醒来了。可是,各种危急状况接踵而来,脑出血、脑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

  让医护人员头疼的是,没有任何家人出现。在她的病程记录单上,个人史、生育史、家族病史都是“不详”。连工友也不知道她怀孕多久了。刚刚出生的女儿只能送到广州市福利院照顾。

  入院后的第143天,她从ICU转入急诊科病房。因严重的脑部损伤,她几乎成了植物人,智力受损、运动功能丧失、语言功能缺失,智力和认知水平只有三四岁儿童的水平,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陈福友就在急诊科里“安了家”。为了方便照顾,医生特意把她的病床安排在离护士站几步之遥的地方。

  后来,大家陆续知道了陈福友的故事。原来在她几岁时父亲就遇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她从小由外婆带大,15岁时跟村里人来到广东打工。19岁时未婚怀孕,被男友抛弃。

  这个可怜的女孩成了整个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孩子。

  “陈福友,你今天开心吗?”“陈福友,你今天吃了什么?”“陈福友,给你,这是你喜欢吃的苹果!”照看她的护工罗务香说,每一天,从她的床前经过的医生和护士,都会叫着她的名字跟她打招呼。急诊科的病友也会主动来帮助她,给她打饭,分饭菜给她吃。

  刚转到急诊科时,她只会动动眼睛;慢慢地,在悉心的治疗护理下,她的右手可以举起来了。最开始进行艰难的功能锻炼时,陈福友一疼就会像孩子般哇哇大哭。大家却不放弃,一有时间,就请康复科医生来指导、帮助她做功能锻炼。慢慢地,陈福友右边的肢体恢复了知觉,可以动弹。最后,她可以坐起来了……

  她的每一个进步,都让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欣喜。

  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叫了护工一声“妈妈”

  精心的照料让陈福友渐渐好了起来。随着大脑功能逐渐恢复,陈福友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一度有意拒绝进食。“那时她会自己催吐,吐得到处都是。”罗务香回忆她当时的样子,很是心疼,“我也是当妈妈的,我女儿还比她大几岁。她走错了路,交错了朋友,落到这般田地,实在可怜。”

  那一段时间,所有的医生、护士、护工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去开导她,逗她开心。为她订制特别的营养餐。慢慢地,她开始愿意进食了,也感受到了罗务香的用心。有一天,护士们开玩笑说:“陈福友,罗姨对你这么好,你认她做干妈吧!”出人意料的是,从未开口说过话的陈福友,真的对着罗务香叫道:“妈妈!”

  罗务香说,那一刻,她百感交集,如果自己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真的愿意留下她做自己的女儿。

  从此以后,陈福友就一直叫罗务香妈妈。她只会说这两个字。

  回到偏僻小山村

  母女俩如何生存?

  当然,陈福友不可能永远在急诊科住下去。她已经可以出院了。今年9月,几经周折,广州救助站终于联系上了云南的救助站,终于决定由罗务香、朱慧娴和广州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将陈福友母女送回老家,由云南救助站提供救助。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送别这个特殊病人的时候,给她洗了澡,剪了发。罗务香还拿来自己女儿的衣服给她换上。

  经过两天辗转跋涉,陈福友母女终于被送到了老家,云南省红河县的一个小山村。在看到陈福友家的那一刻,朱慧娴惊呆了:“我知道她家穷,但不知道那么穷。”那是一个根本不通邮路的小山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而陈福友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如果陈福友能够坚持锻炼,是可以站起来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很难有人坚持帮助她锻炼,如果她不能生活自理,又怎么照顾女儿?”朱慧娴曾经一心想要收养陈福友的女儿,一想到宝宝将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她阵阵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