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多数人收入低于社平工资?

  因为统计过程中“弃低就高”

  专家解答:社平工资的统计范围是规模以上企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这部分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而该群体恰恰是低收入阶层,而且数量庞大。统计过程中,“弃低就高”,自然会将社平工资人为拉高。因此,多数人认为自己拖了社平工资的后腿。

  同时,社平工资的数据为税前工资,也就是应发工资,而老百姓通常用实发工资与其作比较。扣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各类保险后的到手工资必然与社平工资存在一定差距。

  专家还解释,部分企业还会为职工提供代缴商业保险、住宿伙食交通补助等多种福利,这类变相的待遇也应折算计入工资中,之后再与社平工资作比较。

  作为保险缴费基数是否合理?

  统计部门已认识到不合理性

  专家解答:根据规定,沈阳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五类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待遇水平也将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进行调整。

  然而,社平工资实际上代表着高收入群体的水平,而将高收入群体为统计对象的社平工资作为全社会征收保险的缴费基数,会存在低收入群体缴费基数“被拉高”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的缴费负担。

  目前,国家统计部门也意识到了社平工资偏态分布的不合理性,沈阳市也在去年公布了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数据,为有关部门调整不同身份职工缴费基数提供数据支撑。(据沈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