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继《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全新作品。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白岩松承认它“很像自传”,因为比纸上的履历更为真实地记录了心灵的履历。

  新学期读新《白说》线上书友会

  资深新闻人白岩松

  180分钟线上实时分享不确定的时代保持冷静

  继续前行

  时间:9月22日19:00-22:00

  地址:快手号 长江1905

  在书中,白岩松几乎是第一次公开谈到作为新闻评论员的路途艰难。但是显然,这些能够并且愿意说出口的艰难,其破坏力已经得到了内心的消解。至于消解的途径,白岩松自有他的智慧。在对峙与分裂的时代,白岩松选择站在中间,并且通过这本书,不遗余力地向人们传递“AB面”的价值观。成功与失败,有用与无用,短跑与长跑,知识与智慧,新闻与历史……这些看似对立的词汇,无不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与相互转化的可能。

  同时,白岩松仍未忘记他的犀利本色。做一个守法的既得利益者,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不是他的追求。“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人白岩松以他的某种执守,传递出一种既融入时代、又出离时代的态度。又以“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这样的简单直白,表达着一种与年龄有关的洞见与达观。在有权保持沉默的年纪拒绝沉默,为依然热血有梦的人们敲鼓拨弦。尽管“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就算“说了白说”,可是“不说,白不说”。

  《白说》超级畅销五周年之际,2020增订版新装上市,DY次完整收入全新25000字长文《保持冷静,继续前行》,作为一位新闻业“长跑者”送给这个“不确定”时代的思想赠言。下面我们节选一篇《白说》内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白岩松:我的90%准则

  摘自《白说》增订版新语——缺陷与完美

  我觉得我们从小到大,父母和家长以及社会环境对我们的教育不科学,非常不科学。但是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要追求完美,稍有缺陷就急。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不珍惜,对不拥有的格外较劲,尤其是别人有而我们没有的东西,那就更难受了。我们必须全得到,可能吗?

  还有老先生说了:“人生 90% 都是平淡,剩下靠那 5% 的幸福牵着走。”那 5% 的幸福,就像是赛狗时狗嘴前面的签子上挂的那块肉,引诱着你往前跑。聪明人是善于把 90% 的平淡向幸福那边靠的 ;不聪明的人,总把 90% 的平淡往痛苦那儿挨。这就看你平常怎么去解读缺陷和完美之间的关系。

  完美是绝境,我发明了一个准则叫“90% 准则”。

  先举个例子,比如消费,要实现一件物品 90% 的功能,没那么难,让人付出更大代价的,往往是对最后那 10% 的极致的追求。1998 年 1 月,我们《东方之子》的栏目组在郊区开会。我买了一辆新车,富康,16 万元,算上购置税等接近 20 万。全组的人都跟着兴奋。那天晚上,在一个空旷的地方试驾,这辆新车里挤进了七个人。

  后来我又陆续换了新车,当然也会越来越贵,但我再没找到过当初那一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这也制止了我在这条路上继续向前探索,只要实现 90% 的功能就够了。我现在开的车,在品牌、性能上,都实现了汽车 90% 的功用。要继续追求剩下的 10%,更牛的品牌,再快零点几秒的提速(其实根本感觉不出来),价格恐怕就要 100 万起步了。而你只需要付出这个价格的一半,就可以实现 90% 的功能。

  我是音响发烧友,三十多年了,这是无底洞。但是我给自己定了个原则:只追求 90% 的功能,绝不超过 10 万块钱。我现在的一套音响设备,七八万元,但是已经达到了音响 90% 的水准,我不会再去追了。虽然我也希望它的各项参数更趋近完美,那可能就 50 万起步了。更何况,这也只能达到 95%,剩下那 5%,取决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听音环境。还得换房子?那就是 500 万起步了。

  我超级感谢自己的“90% 准则”,因为打一开始我就明白了缺陷和完美之间的关系,你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再比如做节目,我也有个“90% 准则”。通常人们以为,好选题会被重视,不好的选题则不被重视,我恰恰相反。在我这里,我重视“不好的选题”胜过好选题。好选题起点高,85 分,我会非常努力地奔着 90分去,到了 90 分就不会再去求极致。但不好的选题我格外在意,因为它只有 30 分的起点。所以,我做了 30 年新闻,做了 25 年电视,总的来看,不一定最高分很高,但我几乎没有最低分。

  按中国的“成功学”理论,应该追求极致啊,即使 90 分也还应该再努力啊。冯友兰先生说过一句话 :“诗是最不科学的 , 而在人生 , 却与科学并行不悖。”新闻和诗歌有共通之处,有极致吗?一旦追求所谓极致,把每一个细节都填补明白,可能就成了机械。表面上完美了,分变少了,格局变小了。

  而且我做了这么多年新闻,曾经也做过领导。我发现当我面对一个重大选题,要选择让谁干的时候,一般不选偶尔得高分、经常得低分的人,而是选择最低分很高的人。如果选择了前者,万一这次赶上他低分的状态呢?

  前些天跟刘国梁聊天,他说这跟体育也是相通的。打大的国际比赛的时候,他们不能选择起伏很大的选手,要选择非常稳定的选手。

  当你接受了缺陷和完美之间的关系之后,是对自己的一种解放 ;但请相信,这不是一种自我放弃。接受缺陷,不意味着不认真、对结果无所谓,别忘了还有一个 90 分的原则呢。只是要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我 25 岁那一年,正好是现在年龄的一半,1993 年,我在看《曾国藩》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在 50 岁左右的时候,悟出了一个大道理,他的书房起名叫“求阙厅”,意思是“主动求缺陷”。

  为什么要主动求缺陷?老先生在 50 岁的时候,突然活明白了,他发现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花没有全开的时候,是一朵花最漂亮的时候。月没有全圆的时候,是它最有希望的时候。因为花一旦全开,就开始凋零;月一旦全圆,就开始奔残月而去。人生同样如此。

  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这里有很多需要慢慢感悟的东西。一开始或许只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后来则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态度—我永远不会让自己花全开、月全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