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春节的节日氛围还没消退,求职市场已迎来一个高峰浪潮。每年春节过后,求职、跳槽迎来高峰期,作为求职市场上的“主力军”,90后们希望给自己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哪些企业更对他们的胃口?

  本报综合辽宁省工商局数据、《大学生就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年冬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中国千禧一代商业决策者洞察》等多份数据报告,综合分析2018年第一波求职就业高峰期沈阳的就业市场情况。

  互联网中小企业最受90后青睐

  与70后、80后找工作求稳定、谋高薪不同,90后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重要。调查显示,62%的受访90后群体把兴趣视作选择工作的第一标准,将薪资待遇放在第一位的90后仅占38%。从90后期望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76%的受访者希望可以从事核心业务工作。这并不代表90后眼高手低,受访者普遍表示并不排斥从事辅助性工作,有2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基础性工作。64%的受访者认为中小企业对自己吸引力更大。随着各企业“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与竞争压力较小的大企业相比,互联网中小企业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以及创新的氛围等条件颇受90后青睐,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更多的个人发挥空间恰好迎合了90后追求兴趣、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因此得到了众多90后求职者的追捧。

  沈阳中介服务平均月薪最高

  达8000元以上

  数据显示,沈阳地区2017年冬季求职期的平均薪酬为6173元,平均月薪4000元至6000元的职位占职位总量的33.7%,8000元以上的占16.7%。具体来看,中介服务的平均月薪最高,为8194元;其次为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薪酬水平为7986元;再次是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平均月薪为7526元。

  大学毕业生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至6000元,实际平均月薪为4820元。毕业生就业选择最看重的因素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兴趣爱好、工作稳定和工作地点,比例分别为46.34%、20.91%、9.39%、7.61%和6.91%。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杜梦雅

  辽沈2017年44.8万人新增就业

  截至2017年底,辽宁省城镇新增就业44.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40万人的11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2.7万人,同比减少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低于4.5%的年控目标0.7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低于控制目标。2017年,辽宁省1.3万名创业带头人带动8.3万人就业,平均一名创业带头人创造出6.38个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我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的重要支撑。

  辽宁省各地提供了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2017年,全省工商系统和个私协组织共新建“三个基地”(就业安置基地、培训基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86个,“三个基地”总数累计达到495个,开展创业活动168次,涉及服务人数8212人,引导创办企业957户。新建74个创业辅导站,创业辅导站总数已达285个,服务创业人员7308人,引导创办企业1049户,激发了创业者们的创业创新热情。2017年辽宁省159193户新登记企业,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27.8%,平均每天有436户新企业诞生,按照每个新登记企业带动5人就业测算,2017年,辽沈每天新增就业再就业人数达2180人。

  教育行业吸纳本科毕业生逐年增多

  2017年度本科需求量较大的前十个行业中,中小学教育机构位居第一。教育行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另一部分是由市场主导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

  综合2015年至2017年数据显示,辽沈地区公共服务体系教职人员数量逐年增加,民办非企业类教育机构注册数量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中小学教育机构成为吸纳本科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教育辅助服务业”与“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也跻身本科需求量较大的十个行业。数据反映出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发展潜力。由于70、80后家长更愿意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教辅业、培训业的兴起给各类细分的教育行业带来了利好,拉动了相关领域的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比例连年上升,就业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