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大学教授,退休之后热衷于购买保健品,以致倾尽所有积蓄,家属劝阻不起作用,多次求助于民警。民警介入后发现,老人购买保健品长达8年时间,家里堆满了各式保健品,不但花光积蓄,而且还借有外债,且购买的保健品部分为“三无产品”。

  女子报警称父亲又买保健品了

  “我父亲又买了一箱保健品……”6月11日,咸阳公安彩虹分局西区派出所教导员李杰华再次接到辖区市民魏女士的求助电话,她的父亲不听劝阻,再次购买了几箱保健品,而且都是三无产品。

  接到电话,李杰华和其他民警赶往老人家中。“我们到老人家里后,查看了他购买的保健品,箱子里面装的都是中草药包,生产厂家、批号配方均没有。”李杰华说,他们查看了药品及销售情况,初步判断老人花费5500元购买的是假药。因老人是通过快递购买的该药品,民警联系快递公司说明情况后,将已经支付的5500进行止付,为挽回老人的部分损失。

  为进一步确定老人购买药品的成分,民警将老人已经购买的药品带回,准备交由权威部门检验。6月21日,华商报记者在西区派出所看到老人购买的药品,一个小装有20袋中草药包,上面写着调理专配(古方调理 独特配置),并盖有特配3号的红色印章。另一箱是同样的包装,但上面写着特配2号。打开中草药包,里面装有10个类似茶包的小包,基本闻不到药味。整个包装看不到药品产地、配方等任何信息,只能在快递外包装上,看到该快递从北京邮寄过来。

  “对方给老人卖药很讲究技巧,类似于分疗程吃药,第一次吃特配1号,第二次特配2号等,老人之前已经买过2次,每次费用都在2000元以上。”李杰华说,目前,对老人购买假药的事情,他们准备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