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先报养育恩,再寻亲父母

  “1958年秋天,你从上海被送到沈阳,我们把你抱回家……”养母道出孙杨的身世,“可是,我们只知道你是一名‘上海孤儿’,至于你父母是谁?你姓啥?家住哪里?这些详细情况,我们一概不知。”

  面对养父母的坦诚相告,孙杨内心异常纠结:养父母对自己视如己出。为了对自己尽全心去爱,他们甚至婉拒了再收养一个孩子的机会。可是,别的小朋友都有亲爸亲妈,自己的生身父母在哪里?

  内心几度纠结挣扎,孙杨终于咬牙在心底发誓:无论如何,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深似海,自己必须先报答这份恩情后,再去寻生身父母。

  就这样,她把一切藏在心底,一家人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平静生活……只有逢年过节,一股驱不散的乡愁在她心头潜滋暗长。

  心愿:养母临终前,让她去寻亲

  随着年龄增长,孙杨逐渐感受到孤寂。特别是养父故去后,她与养母相依为命。年迈的养母经常生病,孝顺的孙杨嘘寒问暖,端水送药,在外人眼里,谁也看不出来她们的真实关系。

  2014年,孙杨96岁的养母去世。临终前,养母再次牵着女儿的手,反复叮嘱:“孩子啊,去上海吧,寻找你的亲父母去!这也是我和你爸的心愿!”一行热泪从孙杨脸上滴落,流在养母胸口。孙杨一个劲地点头说:“妈,您放心!为了您和父亲,我一定全力寻找!”

  一诺千金。然而,大海捞针般的寻找,从哪里开头呀?幸运的是,孙杨家中长年订阅《沈阳晚报》,2006年本报的“上海孤儿寻亲系列报道”,成为开启她漫长寻亲路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