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沈阳市沈河区迎宾社区百岁老人关英汉通过红十字会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03224.2元。当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了关英汉老人的家中,这是一个十分老旧的小区。一进家门,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狭小的走廊,只有最简单不过的老式木质座椅,唯一的房间不过30多平方米,里面两张单人床,是关英汉与他的保姆的,除了一台老式的收音机外,家中没有任何电器。当记者问关英汉老人为什么家中没有一样电器,关英汉老人告诉记者,“那些东西不能买,买了就不能攒钱了。”
关英汉老人原系风雨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沈河八院)的医生,育有8个儿女。关英汉老人第一次捐款是在1991年,当时他拿出他退休15年来的全部积蓄以及当月的160元工资,捐献给长江水灾灾区。在此之后,关英汉老人分别为1994年辽中和新民洪灾灾区、1997年沈阳职工困难问题、1998年全国部分地区水灾灾区、2005年1月10日印度洋海啸灾区、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2010年5月5日朱剪炉街道慈善分会共捐款26万余元。而此次的雅安地震,关英汉老人再次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10万余元。
关英汉老人的保姆告诉记者,老人的一切新闻消息来源全靠每日的报纸,用两个放大镜叠在一起坚持每天阅读,在得知四川雅安地震之后,老人第一时间将自己存折上的全部存款清零取出。当有人问关英汉老人为什么不自己留一部分钱,老人说:“我每个月都有两千多元的工资呢,现在看病也有报销,我不需要钱。”风雨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区的工作人员怕老人因为攒捐款而省吃俭用搞垮身体,之后每次探望老人时除了送钱以外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送东西。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由于本次捐款包含两角钱的硬币,关英汉老人拿不住,总是掉落在地上,每一次掉到地上他都特别着急,反复嘱咐工作人员:“别掉了我的两角钱啊。”沈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捐款将划往全国红十字总会之后拨到灾区。 本报记者 张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