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霞(中)在小屯镇冮官村指导“不老莓”修剪。陈江霞(中)在小屯镇冮官村指导“不老莓”修剪。

  “春波大哥,鹅蛋准备好了吗?趁着周末,我把这几笔订单都送完。”7月23日,辽阳市文圣区青峰村驻村“第一书记”金万峰来到种鹅养殖大户王春波、顾亚杰夫妇家中收鹅蛋。

  “2万多枚鹅蛋都卖出去了,多亏了咱金书记,他不喝咱一口水、不吃一回饭,还自己搭车、搭油,我们只有将日子过得更红火,来回报金书记了。”现如今,有了“第一书记”给“撑腰”,王春波一家致富奔小康的心气更足了。

  如今,在辽阳市文圣区301.8平方千米的沃土上,活跃着51名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不图名、不图利,怀揣着振兴乡村的梦想,奔赴到文圣区各镇、村担任“第一书记”,风雨同舟,不辞辛苦,为“共建大美河东、共享幸福文圣”添砖加瓦。

  7月22日中午,文圣区小屯镇党委第一副书记陈江霞与小屯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丹吃过午饭就匆匆赶往冮官村。“不老莓”的修剪和水肥管理一直是困扰种植户的难题,类似问题也总是不断出现,对此,这对“姊妹花”一向是有求必应。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累积多少爱。只有扎根泥土,我们才能沉淀真情。”陈江霞擅长果树培植、李丹擅长蔬菜种植,下派两年来,她们依托专业技术优势,互相配合,根据小屯镇农业生产的区域特点,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携手将各类新型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别送我啦,徐大姐,怪热的,您腿脚还不好,看好鸡雏,咱多卖点钱。”在文圣区罗大台镇解家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春妮奔走在村巷里,这是她每周一回到村民家中“收鸡蛋”的惯例。

  驻村要“驻心”,扶贫要扶智、扶志。驻村后,郑春妮开始研究如何“授人以渔”。她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市面上的绿皮土鸡蛋价格较高,贫困户守在家饲养土鸡应该不成问题。她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钱购买了250只鸡雏,鼓励大家发展庭院养殖;她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要求他们保证纯绿色喂养,鸡蛋统一回收并由她负责找销路,帮助贫困户找到了希望。

  下麦窝村地处文圣区小屯镇,坐落在太子河生态长廊沿岸,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驻村“第一书记”李晓东了解到这一情况,经多方走访,又从互联网上查询到吉林金色秋天香瓜生态园的吊蔓香瓜非常适合下麦窝村种植。于是,他牵头组建了“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下麦窝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10余户村民入股,流转土地50余亩,建立了30亩的冷棚香瓜种植园区,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45万元全部投入园区中,从吉林引进了4个新品种的吊蔓香瓜,将香瓜的收获期从夏初开始一直延续到秋末,产量也达到亩产2万余斤,增加了瓜农的收益。(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