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市排水防涝补短板三年行动中的第一年,市建委将陆续启动51项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实施源头减排工程、排水设施建设工程、排涝建设工程、非工程性措施完善等4类51个项目,提升沈阳的城市品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日前,位于北二环工农路附近的工农路排水防涝工程已开工,施工作业人员已进场施工。据了解,工农路排水防涝工程将新建雨水管道4630米,实现雨污分流,解决附近内涝问题。完工后该地区的雨水设计标准提高到3年一遇,能够抵抗可能出现的暴雨,有效缓解沈阳市区内东部地区的沈海、上园、北大营、老瓜堡等地区的积水情况。

  在满足新开河等下游有足够“排放”能力的同时,目前沈阳已经采用“顶管施工法”,对昆山路、工农路、银山路的地区进行首批管渠建设,其他明挖工法施工的管渠、泵站将于本月陆续进场施工,计划于今年6月30日完成。据介绍,这些工程结束后,将实现全市浑北主城区15条主干线、21座泵站的排水能力达到国家3年一遇标准,发生3年一遇标准以下降雨时,实现地面不积水。

  目前,沈阳市还启动了柳条湖、望花调蓄池工程建设,完工后可改善柳条湖、望花等内涝严重的地区。此外,本月还将启动4个调蓄池,实现总调蓄能力4万立方米,改善、治理零星易涝点位45个,建设雨水行泄通道119处,解决城市重点区域局部点位积水问题。

  今年,沈阳将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在城市东部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区。将主要在水系改造、道路改造、公园绿地改造、建筑与小区改造四个方面安排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将对今年实施治理改善的易涝点位周边的20个居民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

  据介绍,全市将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