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正在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无人机、IC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谋划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这些产业都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在规划中,我们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紧密融合。这些规划将对沈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月7日,市科技局赵日刚局长表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沈阳新松公司研发设计的24个移动机器人冰屏承载着“沈阳科技智慧”,“零误差”精准演绎了16套复杂的机器人动作,成为北京8分钟表演的绝对主角。此次精彩亮相,在向世界展示现代科技与人工智能完美融合的同时,也彰显了沈阳从“沈阳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坚实成果,一个科技引领、转型创新、振兴发展的沈阳智能制造新时代正快步迈向世界舞台。

  赵日刚表示,在推进沈阳智能制造业转型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沈阳市科技局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协同集成和开放融合,着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集聚整合科技资源、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企业、搭建创新载体平台,科技创新为全市智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产业创新,沈阳市科技局从技术创新入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2017年推出的“双百工程”针对百项重大研发项目、百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当年,共有126家单位完成490项重大技术攻关,实现对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引领。

  同时,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沈阳市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新模式。通过深化多方协同培育,强化多项政策扶持,集成多元创新要素,有力推动了智能制造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2017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47家,创历史新高。据悉,在2018年工作中,沈阳市将进一步加大高企、小巨人培育力度,壮大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创新生态的打造。沈阳市引进车库咖啡、优客工场等11个高水平众创空间。截至2017年,全市众创空间孵化器达到106家,在孵企业近6000家,就业人员6.4万人。沈阳市落实国家小微双创政策资金7910万元,比上年增加2700万元。

  下一步,沈阳市科技局将进一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把握智能制造业发展大势,立足沈阳实际和重大战略需求,着力优布局、聚资源、抓协同、强主体、激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发展协同融合,助力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据悉,沈阳市科技局正在和中国科学院合力制作《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主要从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协同创新组织、区域协作等多方面,形成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思路,对沈阳整个振兴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封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