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阮煜琳)金色的麦浪、高高的芦苇、铺满翅碱蓬的红色海滩,这就是被称为“中国最美红海滩”的辽宁盘锦红海滩。但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气候变暖和无序开发等原因,“救命草”翅碱蓬大片衰减,为“拯救”“最美”红海滩,盘锦展开了全方位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行动。

  辽宁盘锦双台河口湿地,位于辽河三角洲的南部,处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南临渤海,总面积达3150平方公里,属海岸湿地和内陆三角洲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包括芦苇沼泽、滩涂、浅海海域、河流、水库和水稻田六种湿地生态类型。湿地面积占到了盘锦市国土面积的近80%,因此盘锦享有“湿地之都”的美誉。

  中新网记者日前跟随国家海洋局组织的“2016海疆生态行”采访团前往辽宁盘锦,了解当地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情况。

  恢复翅碱蓬打造“红色海岸线”

  在盘锦双台河口湿地自然环境中,面积达22100公顷的滨海滩涂上,覆盖着一种典型的盐碱植物——翅碱蓬,又称碱蓬草。这种植物在土壤含盐量为0.3%-0.5%时,最适宜生长。季节的转换使得土壤中含盐量不同,翅碱蓬的颜色也随之呈现出绿色或红色。每到夏秋时节,翅碱蓬则变成赤红色,“天下奇观”的“红海滩”由此而来。

  从上世纪末开始,全球性的气候变暖,高温、少雨、盐分过高导致翅碱蓬的减少和死亡。而海滩上筑堤修坝、人工捕捞、踩踏也对翅碱蓬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没有了翅碱蓬的滩涂逐渐含碱板结,成为了寸草不生的光滩。”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高级工程师李晋告诉记者,恢复滩涂生态,已势在必行。土壤盐碱度高的滩涂不适合植物生长,翅碱蓬是滩涂上的拓荒先锋植物,在此条件恶劣的地方扎根并使土壤改良后,底栖生物量随之增加,其他植物就可生长,进而改善生态环境。

  2014年,盘锦市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生态损害赔偿补偿使用有关工作报告》和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辽宁省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总体方案》,组织编制了《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补偿专项——盘锦辽河口受损滨海湿地植被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10月,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复立项,该工程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实施修复,并于今年6月24日完成验收。该项目批复专项资金4291万元人民币。

  李晋说,修复工程依据滨海湿地沿滨海岸段的景观格局,借助翅碱蓬与芦苇的自然演替过程,以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彻底改善辽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