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市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重要政府信息发布会”第二期环保专题,通过中国·大连“在线访谈”栏目对外发布。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景泰、副总工包娜仁走进网络直播间,就PM2.5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本市PM2.5监测已有半年
据介绍,2011年11月起,本市在国控空气自动监测青泥洼桥点位开展了PM2.5的研究型监测工作,2012年8月底,本市市区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PM2.5监测仪器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 10月1日起PM2.5实时监测数据在市环保局网站正式对外发布,实时监测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PM2.5监测使用仪器均为美国赛默飞公司生产的热电5030-sharp型号的颗粒物监测仪,采用的方法为β射线与光散射结合的方法,监测仪器在国际上属于先进水平。
PM2.5浓度限值如何确定
在空气质量新标准中,我国第一次规定了PM2.5浓度标准,实现了污染物控制项目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PM2.5标准限值目前仅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故PM2.5二级标准年平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确定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
如何进行空气质量分级评价
按照新标准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后,监测项目在原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物的基础上增加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3项污染物,并采用空气质量指数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一至六级,分别对应优(绿色)、良(黄色)、轻度污染(橙色)、中度污染(红色)、重度污染(紫色)、严重污染(褐红色)等六种评价类别和表征颜色。当类别为优或良时,一般人群都可以正常活动;当类别为轻度污染以上时,各类人群则需要关注建议采取的措施,减少户外活动。记者齐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