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 冯浩)曾经,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名至实归。

  东北有着极为富饶的土地资源,这里是中国的粮仓,每年产出全国超过1/5的粮食,大量的山珍、海味、浆果被运出东北,丰富着全国人民的餐桌;东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木材、煤炭等资源的“倾囊而出”,曾经支撑了整个国家建设最关键的时期;东北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中之重,1953年,乘着“一五计划”发展重工业的“东风”,东北涌现出了一批战略产业和标杆企业:让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的大庆油田,规模巨大的计划经济典范“绵长工业区”,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数不胜数。而这样的经历,除了让东北成为了共和国的工业基地,更是在东北工业制造企业身上打下了承担国家发展责任的烙印。

  近日,记者跟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访了位于辽宁省的多家制造企业,它们不惧艰难,深入开拓国内高端制造业的空白领域,持续对标国际顶尖制造水平,并取得了不凡成绩。在深入参观采访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记者不由感叹,时至今日,东北依旧是那个“共和国长子”,东北的制造工业依旧是国家工业振兴的“星星之火”。

  做企业意味着什么

  对于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来说,做企业就是在打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基础。

  “富创了不起在哪?是我们能加工的零件,覆盖所有生产集成电路设备所需要的零件。”在参观富创的生产车间时,富创财务副总江山骄傲地告诉记者。

  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被列为国家“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仅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比一年的军费开支还多,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势在必行。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自主芯片研发和生产的第一步,而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既是集成电路装备的基石,也是产业核心技术的载体,更是提升整个产业的重要基础支撑,所谓要想产业强,零部件要先强。

  成立于2008年的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建立的企业。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富创带着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打好基础的信念,实现了IC装备精密零部件国产化的从无到有,打破了国外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技术封锁。

  “没有国家的支持,就没有富创的今天。富创现在就是在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生产理念,为国家集成电路的发展打牢基础,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这是我们的初衷。”江山在采访结束时对记者说。

富创财务副总江山富创财务副总江山

  富创财务副总江山

  对于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来说,做自主创新型企业,就是让进口机床在中国漫天要价成为历史。

  机床是用于加工机械零件的设备,数控机床就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可以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属于高端工业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关键领域的推进器螺旋桨和汽轮机叶片工程等部件的加工。

  一进入工厂,记者就被眼前巨大的白色机床吸引了,“这是光洋2015年完全自主研发的最大加工长度为3米的KTurboM3000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我们是国内首家能够自主生产这种型号的高端数控机床的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中国高端数控市场的垄断。”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略带自豪地告诉记者。五年前,进口一台最大加工长度2.6米的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售价高达2200万元,而供需关系的不平等,让中国企业只能“照单全收”。KTurboM3000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的成功研发,立即让国外厂商的定价骤降至1200万元,而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凭借85%以上的自主化率,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台售价仅为750万元。

KTurboM3000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KTurboM3000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

  “在大连光洋科技发展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也正是光洋科技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动力。”于德海进一步解释,大连光洋搞自主研发,不是为了获取暴利,而是为了彻底打破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垄断,以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数控机床,为中国制造争气,助力中国航空航天、电力、船舶、军工等各领域发展。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富创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智能化制造实现超精细生产。

  据了解,富创富创是国内唯一IC(集成电路)装备精密零组件全制程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以铝合金精密制造为核心,面向半导体及航空两大领域,具有生产精度要求极高、品类多、小批次的特点。“富创的产品70%出口给美国的应用材料。而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个零件的生产,小到一个螺母,大到框架体,都需要非常精密,一个手指印就可能能让一个零件生产失败。同时还要通过繁杂的认证:从企业的生产体系认证,到首件的质量测试认证,再到5-10个小批量生产的再次质量测试认证,每个零件的认证周期都要8-12个月,而我们现在已经有3000多个零件被认证了,位居亚洲第一。”江山向记者介绍。

富创生产车间内的百级无尘室介绍富创生产车间内的百级无尘室介绍

  面对每件产品少则十来道工序,多至几十道工序的繁杂生产流程,怎样按时按量高质地将产品生产出来,是富创面临的最大挑战。

  针对这个问题,富创的解决方案是创立了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建成集成电路关键设备零部件柔性化数字化车间。包括建设5条柔性生产线、应用7大系统,通过智能数采分析、电子看板监控、生产组织数字化、质量管理与追溯全过程化,及MES对接设备实时监控和物流跟踪管理,实现财务、销售、生产、计划、物流、运营的全面集中管控,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成果显著。

  智能专造项目的应用让富创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3.6%、运营成本降低27.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49.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6.8%。形成了多品种、小(微)批量、定制化、高精度、制造过程高度复杂的IC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幅提高了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进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带动周边性辅助产业整体发展。这种数字化车间的可推广性很强,为光伏、数字医疗等精密制造行业领域企业提供了超精细生产的可参考范本。

富创的数字化生产车间一角富创的数字化生产车间一角

  而对于光洋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自主创新,做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多年来,光洋科技一直坚持通过自主创新,与国外巨头面对面竞争的发展道路。他们花大力气引进人才,建起了国内同行业唯一“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最大规格的、可加工最大叶片的五轴叶片铣,自主研制成功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打破了我国航天航空等领域叶轮类工件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高档数控机床的“中国创造”。

于德海介绍光洋自主研发的GDLE系列激光尺于德海介绍光洋自主研发的GDLE系列激光尺

  于德海表示,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光洋现拥有国内唯一全面覆盖数控产业各专业技术领域的、博硕学相结合的200多名高层次、多专业的作风过硬、技术精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高端技术研发队伍,可按用户需求,快速提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档数控产品。

  于德海告诉记者,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供配电+智能环境监控”技术产品,光洋科技实现各类生产设备、辅助设备互联互通及数字化、智能化工厂管控。“光洋科技20多年来培育的数控产业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以及与用户合作建立的协同创新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改变中国数控机床版图的底气。”

东洋工厂的一条数字化生产线东洋工厂的一条数字化生产线

  东北工业的未来

  在走访辽宁多家制造业企业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辽宁省政府针对企业的人才引进,秉承“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等理念,重点加大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供给力度,从人才引进、人才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高质量发展企业提供可落地的政策支持。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安财介绍,“从2018年开始,全省范围内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省级创新实践基地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计划实施以来,共计为101名制造业相关专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兑现1010万元资助经费。”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辽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素有共和国“装备库”之称,曾经创造了中国的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今天的辽宁,在大规模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产能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为高端制造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不断涌现出高质量发展企业。2018年,辽宁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从辽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看辽宁振兴,从辽宁振兴看东北振兴。东北这个曾经辉煌至极的老工业基地,正在迸发出全面振兴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