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沈阳体育学院冰雪运动之四

  沈阳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王钰清昨天对记者说,从1988年确立走冰雪道路,这对于沈阳体育学院来说是一次思想解放,“它使得沈阳体院的学科、研究方向更集中。”自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成立,沈阳体院随之成立了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对这支雪上“王牌军”在科研服务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39岁的娄彦涛,加入这个团队已有13年,接受采访时,娄彦涛博士在向记者讲解成组的运动力学研究数据同时,也讲述了那些在雪山上艰苦的科技研究创新试验。

  高危运动,以力学技术做支撑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衣雪洁说,科技服务团队跟随这支运动队起步至今,从运动员的选材到运动监控,从运动技术的诊断评估,到运动疲劳的生理指标监控和恢复,再到运动心理科学的研究,全力保障每位运动员从起跳、滑行到腾空、落地的每一个细致环节。

  该项运动为何需要如此精细的科技研究做支撑?闫红光教授说:“这是一项技巧性和难度相互融合的项目,对运动员的空中动作完成、落地准确性要求极高,从运动力学角度出发,运动员以怎样的力量、速度和转体条件,完成什么程度的空中动作,落地得到怎样的冲击效果,都与最终能否顺利完成整套动作息息相关。”

  在对该项运动的13年研究中,娄彦涛从运动力学角度得出结论:这是一项高危运动!“尤其是男子三周台的冲击速度达到60至69千米的时速,这比百米冲刺都要快,滑向71度的三周台腾空,腾空高度达到17米,落地冲击力达到身体重量的十倍以上。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不仅要完成空中三个空翻,根据不同难度系数还要完成不同的转体,在巨大的冲击力下保证平稳落地,从人体力学角度分析难度极大。若不以科研数据分析做支撑,安全完成高质量动作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