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热闹,董喆这身汉服实则挺有讲究,“这是中衣、唐制圆领袍和唐制十一銙玉石革带。”董喆说,她共有四套汉服,属于春装的半臂、夏装是两套褙子,秋冬时会穿这种圆领袍套装。她穿汉服是从大三上学期开始的。“从高中起就挺喜欢汉服文化的,但一直没买。”董喆说,一直没买的原因是怕买错。“怕因为知识掌握不全,把汉服演变出的戏服或是cosplay的服装买回来。”于是,董喆一直在网上查资料、自学汉服文化知识,足够了解后,去年3月她在网上定制了一款春装汉服——半臂。“我室友小紫比我更早接触汉服,也先于我把汉服穿去上课。”董喆和小紫是一个寝室的室友,都很喜欢汉服文化,除了了解汉服,也会学习着装礼仪、妆容等等。

  一身汉服不尴尬,赞声多效仿少

  说起第一次穿汉服,董喆笑着说,她是和小紫互相怂恿着一起穿去上课的。“当天的回头率确实很高,同学们都觉得挺新奇,也很漂亮。”董喆回忆说,不仅同学喜欢,老师也觉得挺漂亮,在校园里还有老师与她俩合影,因为两人穿上的是汉服的一种曲裾,拍照时两人还特意端着双臂。

  “可能同学们都是学中文的,对传统文化都有些喜欢。”董喆说,第一次穿汉服时,心理确实有些忐忑。但课后很多同学来问汉服的名称、穿着场合等等,让她感觉挺欣慰的。不过,同学们“点赞”的虽挺多,但到目前还没有效仿的。

  而董喆和小紫把汉服穿到校外时,时常会遇到路人的不解。“走在街上,就会有人议论:咋啦这是穿越啊?这是哪国服装?演戏呢?”董喆说,不怕大家议论,但特别想让大家了解汉服。“我觉得有义务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董喆笑着说。

  还会继续宣传,业余帮朋友做汉服

  据了解,沈城很多大学都有汉服协会。“辽大的汉服协会是去年成立的,本来也想参加,但我们都大四了,就放弃了。”董喆说,不过她和小紫加入了沈阳汉服淇奥阁协会,协会大概有80人,最小的是初中生,还有年龄大的老人。

  除了在校园内宣传,董喆还常和协会的伙伴们在传统节日里,穿上汉服去公园聚会,一起学习汉服文化。如今,董喆正忙着找工作。“日后,努力工作肯定是重点了,但会一直喜爱汉服,并继续宣传下去。”董喆说,这段时间她买了很多布料,自学了裁剪和汉服制作,有空时帮同学们做汉服,不少同学找她预定呢。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