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9岁小伙子李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沈阳晚报》打来电话,他说自己的事业稍有起步,有能力每年拿出一万元,资助两个需要长期帮助的人。他想请沈阳晚报帮他找到这样的人。
2014年,56岁的残疾人董晓光给沈阳晚报打来电话。“做一时好事不难,但李鼎能坚持8年一直帮助我,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太感谢他了!”
从不间断 资助残疾人董晓光
“每月雷打不动汇200元钱”
昨天下午,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与李鼎来到和平区西安街的一个老小区,董晓光的家就在这里,一楼一个40平方米的单间。
“董大哥!”一见面,李鼎快速地朝董晓光走去,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董晓光非常爽朗,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和李鼎进屋,可是狭窄的卧室里,挤进三个人便非常局促。卧室里除了床之外,一张写字台便占了许多地方,这就是董晓光的工作台,桌面除了一些修表工具外,摆着一个醒目的牌匾,这是董晓光自愿捐献眼角膜的证明,上面写着“自体角膜捐献志愿者”。
董晓光从小便患上小儿麻痹症,他拄着双拐,但每走一步,仍旧十分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