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滑翔机是一种新型无人水下侦察系统,又叫无人水下航行器,主要由卫星控制其工作,水下工作时的滑翔机完全处于自主工作方式。其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千公里)的特点。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点,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战婉青)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深海滑翔机在南海试验获得成功。
在实际海上环境条件下,深海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接近1000米,完成连续滑翔观测数十小时、连续航行距离达数十公里。
新型深海滑翔机研制是“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支持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展深海滑翔机工程化技术研究,提高滑翔机系统的综合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解决深海滑翔机远程监控、海上应用以及观测数据处理等技术问题,研制出具有实用化水平的深海滑翔机工程样机,使深海滑翔机系统达到实用化装备水平。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俞建成介绍,海水也属于流体,除了密度不同外,海水与空气很相似。好比滑翔机依靠上升气流那样,深海滑翔机以浮力作为航行驱动力,在海里自由滑翔航行,能在水下长时间地四处巡游并完成各种观测任务。深海滑翔机是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也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而且该机器人与海洋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深海滑翔机还将成为海洋健康的检测员,一旦海水的数据收集得当,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可以提高海洋环境的预报精度,为海上作业船只提供更准确的海洋环境预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