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冬日的暖阳洒在沈阳市盲校的门前,一辆灰色的吉普车上走下来一位温婉的女孩。“姐姐!”她声音清澈,好像一湾泉水。这样一位有着先天眼疾的女孩,就是曾获巴西里约残奥会女子s11级100米蛙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的张晓彤。

  1999年出生的张晓彤,由于先天眼底发育不全,从小在黑暗里生活。省残联运动中心到盲校选队员时,上小学六年级的她,由于身长臂长,被选中进入辽宁省残疾人游泳队。

  黑暗中出发

  “我是一个很自卑的女孩。”晓彤说:“因为眼睛看不见,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你不行’,所以被选中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想去。”晓彤坐在阳光下,慢慢地回忆着。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跳水,因为眼睛看不见,不知道一头扎下去是会什么样子,所以我在出发台上坐了两个小时。李健辉教练也陪我坐了两个小时,他跟我说:‘晓彤,我会陪着你直到你敢于尝试。’慢慢地,我发现我自己不害怕了。当迈出第一步之后,我发现这条路就没有那么那么的难。”

  盲人无法在水池里依靠眼睛来找到方向,学游泳时晓彤常常会偏离泳道,被泳池里的分割水线刮伤,如果手指不小心伸到水线的塑料球里,就会刮掉一块肉。那个时候,晓彤身上经常出现大大小小的伤口,创可贴成了她的生活必用品。

  激流中勇进

  在晓彤的游泳生涯中,有一个特殊的工具一直陪伴着她——提示棒。

  这是一根可伸缩的长杆,前头带有一个小海绵球,这是盲人游泳时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普通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快要触壁时都会加足马力向前翻滚触壁,再掉头游回去。但在盲人游泳比赛时,教练会拿着一根提示棒站在池边,等运动员快要到边时用提示棒敲击运动员,防止撞伤。这个敲击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敲早了会影响成绩或造成比赛犯规,敲晚了运动员的头可能会被撞伤。

  这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完美配合才能完成比赛。

  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十分艰苦,早上五点就要起床开始训练,一天要在水中完成一万米的训练计划,到了冬天甚至达到两万米,日复一日的训练,从来没有假期。可这个坚强的女孩从未退缩过,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刻苦训练,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她说:“我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就注定失败,我不想一生碌碌无为,我要去拼一把,我想去实现自我价值,我想活成最好的自己。”

  终于,16岁时,张晓彤获得全国残运会冠军和世界盲人运动会冠军,17岁获得巴西里约残奥会女子s11级100米蛙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在之后的世界锦标赛、亚运会、全运会及全国锦标赛均取得多枚金牌和奖牌并多次打破全国纪录、亚洲纪录和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和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自强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煎熬中重生

  对于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是至高无上的目标。

  然而,从里约到东京,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

  2020年8月,晓彤被查出青光眼,医生建议她停止训练,且因病情严重必须马上手术,进行眼球摘除。

  晓彤太想参加东京残奥会了,她依旧在努力的练。

  “很遗憾,2021年6月,我不得不摘除了眼球,错过了8月份的东京残奥会。我当时特别沮丧,每天坐在屋子里一言不发。但是有一天,有一个姐姐送了我一台手指琴,突然间我觉得音乐也是很奇妙的,慢慢地,我发现我没有那么难过了。”阳光照在晓彤的背上,她笑得更温暖了。“现在手术也过去了很长时间了,我觉得我的生活也开始要步入正轨了,我想重新出发、调整心态,继续备战下一次的残奥会。”

  结束后,我们收到了晓彤的一条微信,是一个音频,她用钢琴弹奏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她看不到世界,心中却充满光芒。

  来源:沈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