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员孟泳廷现在工作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在她的家庭相册里,有三张照片被叠在了一起,分别是姥姥冯桂荣、妈妈赵庆平和她作为白衣天使具有重要意义的照片。祖孙三代人工作于同一所医院,三代人的坚守,60余年的接力,没有荡气回肠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和在万家灯火中守护健康的执着。

  孟泳廷口述:

  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在这所医院工作,我的姥姥和母亲分别是1954-1983年和1983-2014年工作在这,当时还是“锦州铁路中心医院”,我是2006年参加工作。我记得学生时代有一次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是这么写的:“我要跟姥姥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我是看着姥姥和母亲穿着白大衣工作的样子长大的,如今,我的梦想真的实现了。

  这三张照片是家里的“传家宝”,我会珍藏一辈子,也会继续传下去。

  姥姥照片背后的故事

  照片的最上方写着“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姥姥深有感触,因为姥姥的哥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带着对哥哥的崇拜之情,她选择了护理专业。参加工作后姥姥得知,医院由81人组成的医疗队登上过抗美援朝的专列。

  如今82岁的姥姥经常会跟我说起当年的故事,在姥姥的那个年代少有个人照片,姥姥唯一留着的就是这张1970年医院欢送出国援外同志时全体职工的合影。欢送的场景姥姥仍记忆犹新,为啥这么多年都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合影的那天是国庆节前一天,1970年10月1日医院选派骆振惠医生和沙秀媛护士作为第一批队员,参加援建坦赞铁路工作组。

  据姥姥说,在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时,姥姥和姥爷(姥爷工作于锦州铁路局机务段)都是第一时间报名,姥爷如愿前往唐山参加支援救援列车工作,组织考虑姥姥家中子女无人照顾,没有批准姥姥去唐山。虽然遗憾,但作为支援队员家属,她仍感到骄傲和自豪。

  妈妈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是听着姥姥的故事长大的,他们的故事追溯起来有些久远,我会把英雄般的姥姥和姥爷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真正让我萌生“要做白衣天使”的想法,源于妈妈的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83年,是妈妈参加工作的第一年。

  照片中的妈妈酷酷的、洒脱靓丽,在我还是爱臭美的小女孩儿时期,就在心里许下心愿:我长大了一定要成为最美丽的白衣天使。

  我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全国各地出征的照片中,我觉得我们医院的这张照片最有气势,我们医院的领导班子站在了最后一排的两侧,我感受到了医院领导和全院对我们的重视,也仿佛看到了医院同仁们连夜为我们准备物资和生活用品的画面。这张照片还登上了国家、省、市的各级媒体,作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三批50名医疗队的一员,我倍感骄傲!

  2006年入职至今,从病房到急诊再到ICU等各个科室,工作经验也在一点点的积累中,疫情突发时我就交了请战书。2月9日,我们第三批逆行者背上行囊踏上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母亲哭红了双眼,送我坐上了大巴,望着我远去。我知道母亲的担忧,也知道留下她一人在家的孤独与不安。当汽车开动的那一刻我落泪了,对于自幼丧父的我,母亲含辛茹苦的一个人将我抚养长大,妈妈一直守护着我。然而在这家家团圆的日子我却不能好好的陪伴在母亲身旁。妈妈多次打电话安慰我,让我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

  抵达雷神山医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现在我们的救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身在异地,但是我们50名队员在一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我坚信“一定能打赢这场仗”。

  待冬去春来,春暖花开,疫情消除,患者们都健康出院之时,我要带着姥姥和妈妈一起畅游武汉,看各处风景,品街头小吃,赏夜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