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干的《神骏图》韩干的《神骏图》
刘传铭刘传铭
董宝厚董宝厚

  本报记者 刘臣君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自10月7日开展以来,国内外观众络绎不绝。辽宁的文物、辽宁的历史、辽宁的文化让观众惊叹不已,至今热度不减。

  近日,就“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策展的整体思路、精神内核、设计主题、百件展品如何展陈、外馆展品如何契合主题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策展人、总策划人、著名文化学者刘传铭和辅助策展的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董宝厚。

  体味时代精神的历史土壤

  刘传铭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去年是唐朝建立1400年。大唐文明的自信、开放和包容,与今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个时间节点,举办这个世界范围规模最大以唐代书画呈现大唐风韵的展览,“让文物活起来”,对应当下的民族复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展览的原动力。在这个前提下回望大唐,是在中华民族辉煌历史中萃取文化动力、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增强文化自信的特别体验。

  刘传铭表示,从展览中体味时代精神的历史土壤,这是以唐代文物和书画为主体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主题思想上的考量。

  刘传铭为此次展览多次来到辽宁省博物馆,他表示,唐代书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珍宝,这些古代艺术珍品可以更好地回应当代,只要认真解读、合理诠释这些珍品,就可以进行历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展览中建构与历史对话的通道,让年轻人在寓教于乐的审美愉悦中,体会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收获前行的力量。

  董宝厚说,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约有15次立足唐代的各类展览,但大部分是用出土文物呈现,而辽宁省博物馆唐代书画藏品及与唐代有关的其他类别藏品占一定数量,展览的初步思路也就确定为“以书画为主体,以其他文物为辅来呈现唐代盛世”。最后确定展出100件高品级唐代文物。

  解析珍品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以“盛世画卷”和“浩荡书风”主题呈现大唐风韵,每部分又分为四个单元。在两个主题下,《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等38件国家一级文物集中展出。

  据刘传铭介绍,“盛世画卷”之所以有“唐画”和“画唐”之分,是因为“唐画”以蕴含时代信息的唐代画作为主,具象体现唐代文化艺术审美;“画唐”是以五代、北宋、南宋人关注唐代,品味唐代的家国情怀、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从中找到精神寄托、历史依托,由此留下的以唐代为创作对象的画作。如南宋赵葵的画作《杜甫诗意图》,这幅“画唐”珍品被后世认为是无上神品。赵葵集画家、军事将领等身份于一身,既把杜甫“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的诗意融入画作,又有回望大唐、期盼宋朝统一的愿望。

  在“唐画”中,刘传铭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认为其传递出的唐代信息非常精准。据董宝厚介绍,《虢国夫人游春图》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此次展览没有避讳这点,因为争议并不影响文物本身的价值,反而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文物的认知度。为此,展览中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了相关链接,通过这些学术界的讨论,加深观众对唐代的认识。

  国宝如何见证历史?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历史?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董宝厚认为,以往的展览强调的是其艺术性以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等,这次展览强调的是虢国夫人的生活背景,因为《虢国夫人游春图》完全可以用来观照那段历史。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画中到底哪个是虢国夫人?“虢”是什么意思?“虢国”是什么意思?唐代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描述她的?通过这件作品了解到以虢国夫人为代表的贵族妇女的状态和生活经历,通过解读这件珍品而进入唐代社会史范畴,从而引发思考,这是本次展览的创新。

  注重展览形式的创新

  在“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中,根据布展思路外借了一些文物,其中,高闲的《草书千字文》在展览中格外引人注目。据董宝厚介绍,受关注原因是,这幅书法珍品后半部残卷与辽博馆藏的鲜于枢版《千字文》前半部残卷神奇地拼到一起展览了。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盛赞高闲的书法之美,令他闻名朝野,《千字文》是高闲存世的唯一书法珍品。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在收藏过程中曾书写过一版《千字文》,明清之际,高闲版只剩下后半截,后来与鲜于枢版被补为一卷。此后几百年间,两卷分分合合三次,最后一次合体是19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闲作品的后半截被上海博物馆收藏。1981年,辽博在辽宁省文物店买到鲜于枢《千字文》的前半截,这次“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上,两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在百年分离后终得再合体。

  文物展览中,第一件陈列文物和最后一件文物都很关键。“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的最后一套文物有三件,包括东罗马金币、首饰和戒指。这三件文物于1992年在朝阳唐墓中出土,证明了辽宁是唐朝丝绸之路的东段,唐代营州(今朝阳)与外界的交往频繁而密切。这也是辽宁省博物馆商借到很可心的一件文物。

  董宝厚表示,展陈文物的第一件是旅顺博物馆馆藏的建筑木构件,雕刻着葡萄和葡萄藤纹,观众可以从精致的花纹上了解唐代建筑,链接唐代建筑知识。这样的第一件和最后一件展览文物加上诸多的国宝级书画,让“又见大唐”在展陈上形成了合理逻辑,有很多好故事可以讲。

  刘传铭举例说,展览中马的主题是以韩干的《神骏图》展开,马在唐代既是国防战略物资、出行伴侣,又是生产工具,以《神骏图》和马陶俑展开,抻开主题线索,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这是展览设计的一个尝试。

  在高科技手段的使用上,展览也下足功夫,依据陕博提供的《阙楼仪仗图》高清图片,通过阿尔法全息数字化屏风复制的背景墙,高4米、宽8米,画中东西仪仗队共196人,规模庞大,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大唐盛世的辉煌。

  谈到“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展陈环境色彩系统,董宝厚说,此展以红蓝两色为主,挑选朱砂、朱标、石青、石绿,这些都是中国画中的颜料颜色。确立基调色彩后,其他墙面使用灰色,其用意是“让观众体会到大唐盛世的主色调,图案又多与唐代文物要素对应,保证风格统一。主题墙则是红色,突出新时代的欢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