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揭(授)牌仪式在辽宁人民会堂举行,这标志着备受全省人民关注和翘首企盼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辽宁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如何进行区位布局?自贸试验区建设将采取哪些措施?辽宁省将如何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揭晓。

  2016年8月末,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等7个省市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自贸办组织起草了《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并获国家批准。《总体方案》共包括4大部分、6个方面、19大项创新试验内容、100多个创新试验点,涉及37家省(中)直部门。

  区位布局

  辽宁自贸试验区总规划面积119.89平方公里,涵盖大连、沈阳和营口三个片区。其中,大连片区59.96平方公里,以大小窑湾为核心;沈阳片区29.97平方公里,以浑南新区(桃仙空港)为核心;营口片区29.96平方公里,以营口高新区为核心。

  保障机制

  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完善配套税收政策、做好组织实施、建立评估推广机制。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介绍说,辽宁省今年将研究起草《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条例》,并履行立法程序。《管理条例》将以《总体方案》为主要依据,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结合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关制度安排。

  沈阳片区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大连片区

  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循环经济、航运服务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营口片区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跨境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主要任务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政府管理模式;将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试验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实施“多规合一”改革;探索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统一行政管理和执法的体制机制;推动税收服务便利化创新。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

  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推进金融、港航等服务业领域及装备制造、航空、汽车等制造业领域对外开放,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外资制造项目;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

  推进贸易转型升级

  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功能,优化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发挥贸易许可、支付结算、资质登记等平台功能,完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加快推进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和资源配置平台建设,开展期货报税交易以及发展跨境电商。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推进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开放等系列改革措施;简化外汇收支手续,推进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以及发展以制造业金融、科技金融、航运金融、消费金融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等。

  推进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智能装备、产业金融等产业要素向自贸试验区集聚;鼓励开展增值服务,推进集成创新载体建设;完善人才聚集和培育机制;完善海关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整合东北地区旅游产业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融入“一带一路”

  全面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速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竞争,构建辽宁全方位开放型新格局;推进与东北亚各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营口港海铁联运和沈阳跨境铁路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