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发生沧桑巨变,对于我们身处的这个城市,哪些事件曾经见证它的发展变迁今天就跟随小编历数40年改变营口的故事。

  1979年

  1月5日,营口师范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欢迎首届大专班256名新生入学。这是营口师范学校首次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大专班设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地理5科。此后,该校停招中专班。

  1980年

  5月2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办营口贸易运输口岸的批复》,同意开办营口贸易运输口岸,办理国轮对外贸易运输业务(暂时不对外轮开放)。

  1981年

  3月11日,国家外贸部批准在营口建立出口商品综合基地。这是继大连市之后,国家在辽宁省建立的第二个出口商品生产综合基地,也是全国第25个出口商品生产综合基地。营口地处沿海,轻纺工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丰富,以“三水”(水稻、水果、水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在国内外有较好的声誉。营口市把出口收购额占50%以上的10个企业确定为出口专厂。这对于充分发挥营口地区的经济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全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82年

  2月8日,中国轻工业进出口服务总公司、营口洗衣机总厂同日本国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为营口洗衣机总厂培训技术人员,三年达到年产量20万台NA1800双桶洗衣机合作生产合同。这是营口家电行业首次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生产合作合同。

  1983年

  4月29日,营口港鲅鱼圈港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共建9个深水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739万吨。其中3万吨级煤自卸船专用泊位1个,年接卸煤炭能力500万吨,其余为散杂货泊位和多用途泊位。5月21日新华社消息,营口鲅鱼圈港区新建工程已被列为全国7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建设的8大港口之一。

  1984年

  10月2日,在营口县永安乡西田屯村的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发现距今28万年前较完整的早期智人头骨化石。金牛山古人类遗址是在1974年营口市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后由北京大学考古教授吕遵谔、黄蕴平带领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实习队以及省博物馆和大石桥文物工作者共同挖掘。陆续又发现有膑骨、跟骨、趾骨、腕骨、手骨、足骨、椎骨、肋骨等。这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这一重大发现,被列入198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

  1985年

  3月2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营口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某些权限的批复》。《批复》指出:一、营口市利用外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建设新的生产性企业,凡属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下,建设、生产条件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产品不要国家包销,出口不涉及配额,自己能偿还的项目,市人民政府可自行审批;属于上列项目内的设备进口、组织出国考察、对外洽谈成交,也由市人民政府办理,但需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二、营口市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实行以下政策:1。进口国内一时不能生产或不能保证供应的关键设备、仪器、仪表和技术改造必需的其它器材,不论外汇来源,1990年以前免征关税和进口产品税、增值税。因技术改造新增的利润,先还账再交企业所得税。2。对主要提高产品质量而生产能力不增加或增加不多的项目,经济效益虽好但缺乏偿还能力的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好而企业收益不明显的项目,营口市在保证完成财政、外汇上缴任务的前提下,可在地方财政和外汇收入中统筹还账。3。对技术改造期间影响原有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在不影响全市上缴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相应调整该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税收上缴任务。三、营口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举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仍按国家现行税率征收所得税。如属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项目,或者外商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以及农、林、牧、养殖业方面的开发性项目,或者属于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的项目,可报经财政部批准,适当降低税率。

  1986年

  7月1日,营口楞严寺公园正式供游人游览。该处园址解放前是一富人的花园,后荒废。为美化环境,营口市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此处修建楞严寺公园。园内有假山、游湖,设有凉亭、长椅。湖北侧有一新建码头,形如画舫,有10余艘游船供游人使用。

  1987年

  11月25日,经国家交通部批准,营口港鲅鱼圈区正式开港,并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第一艘外轮“东方之星”抵港靠泊。从而结束了营口港120多年来冬季封港不能营运的历史。

  1988年

  3月18日,国务院决定营口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决定》指出,为了贯彻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沿海的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决定,营口市及所辖的营口县、盖县被列为开放区,并享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长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规定的各项政策。从此,营口市进入了全面开放阶段。

  1989年

  营口化纤厂热电站改扩建为营口市第一热电厂,面向社会服务。年底首次实现集中供暖23万平方米,结束了营口市无集中供暖的历史。

  1990年

  1月26日,营口市煤气前期工程建设竣工,并开始向市内部分居民家庭供气,从而结束了营口市没有煤气的历史。煤气气源厂建设选择在距市区12公里的营大公路旁的老边区,占地28万平方米。在老边气源厂工地建成一座具有2.4万立方米储气能力的煤气储配站和连通市区的输配地下管网系统,实现了引入辽河油田天然气的计划。

  1991年

  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鲅鱼圈海关开关。

  1992年

  10月21日,国务院根据辽宁省政府《关于呈请批准营口新经济区享受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请示》,批准设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按15%的税率征收的政策。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新港路、南至长江大路、西至泰山大街,东至沈大高速公路,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

  1993年

  12月,营口天力电机厂改组为营口天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全市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募股的股份制企业。

  1994年

  11月29日,全国首家地方海洋气象台——营口海洋气象台成立。营口海洋气象台以全市沿海100~200公里内的海域为服务范围,以鲅鱼圈港和营口港为服务重点,主要承担港口装卸和航运、沿海防护、沿海和海上各类作业、海上搜救、沿海地区特种运输游船安全、滩涂资源开发、海洋渔业捕捞、海上污染监测等8个方面的海洋气象服务工作。

  1995年

  5月6~11日,营口市第一届“望儿山母亲节”举行。这是全市第一个由政府举办的有载体、有规模、有内容、有影响、有效益的民俗节会。位于望儿山风景区中的全国第一家慈母馆向中外游客开放。

  1996年

  9月29日,营口邮电综合大楼投入使用。主楼31层,高122.8米,建筑面积38550平方米。大楼容纳邮政通信各工种、电信通信微波、移动通信、分组交换等专业设备及邮电综合业务计算机管理体系。设有邮政、电信、移动通信营业厅,电报、电话、邮政储蓄夜间营业,还有集娱乐、餐饮、购物、健身、客房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正面幕墙上安装了大屏幕显示系统。大厦最高层具有旋转功能,可以鸟瞰营口地区陆地、海上和辽河沿岸及入海口风光,成为营口市一大景观。

  1997年

  1月1日,营口市“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通。“110”报警服务台主要承担市委、市政府处置重大事件的应急任务;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指挥,受理并及时处置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受理并处置群众急需救助的各类事项;协调各警种或求助有关邻市警力设卡堵截重大案犯等。“110”报警服务台是全市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为群众服务的快速反应系统,标志着公安警务方式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110”报警台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对市内两区实行一级接警,随时接收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报警电话。

  1998年

  10月1日,营口公路立交桥正式通车。该桥位于市区东部,为国道庄林线与省道营大线的相交处,是辽南通往辽西的交通要道,营口市的主要交通枢纽,日交通量折合标准车3.9万多台次。营口公路立交桥为三层定向变型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体交叉,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公路立交桥,也是营口市建国以来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1999年

  10月19日,营口市安居工程竣工,经国家建设部评选,华安新村被评为国家优秀住宅小区。安居工程占地22公顷,总规模15万平方米。是当时市内最大的生活住宅小区,住户1625户。

  2000年

  12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学院由原营口师范专科学校、营口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营口分校、辽宁工运学院营口分院、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及营口幼儿师范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综合类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为总院、分院、系三级建制,设有师范和成人教育2个分院、12个系、33个专业。以专科为主,开办部分本科,其规模和某些办学条件已超过国家规定的专科院校标准,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达5000余人。

  2001年

  4月9日,市青少年宫暨博物馆9月26日竣工,有青少年各类训练室7788平方米,博物馆展厅2733平方米;广场工程16841平方米,照明灯96盏,雕塑5组,绿化面积4100平方米。

  2002年

  1月31日,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营口港”)通过上海证券所交易系统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亿股。成为营口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并成为中国加入WTO后发行的第一只港口股。

  2003年

  4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调整鲅鱼圈区行政区划的报告》,将熊岳镇、芦屯镇(包括原安平乡)、红旗镇从盖州市行政区划建制中划出,划入鲅鱼圈行政区划内。划入鲅鱼圈3镇面积为182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人。至此营口市区面积由642平方公里增至824平方公里,人口由70万升至90万(其中鲅鱼圈面积增至258平方公里,人口升至30多万)。

  2004年

  7月6日,《光明日报》和东北三省省委宣传部,就振兴老工业基地召开理论研讨会。辽宁社会科学院陈萍的发言《“营口模式”及其启示》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客观地总结与评价了营口在改革开放中促进经济全面复兴的思路与做法。

  2005年

  11月10日,营口市棚户区改造工程首批入户仪式举行。当年,营口市确定棚改项目17个,施实拆迁占地面积3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方平方,迁拆居民1.7万余户,首批回迁1800户。

  2006年

  6月1日起,营口出租车在市区内运营实行按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收费。起步计价里程为3公里5元,超过起步里程按每公里1元收费,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超出市区范围运营时实行双方议价。市区范围的界定是:营盖收费站、韩家学坊村委会、崔家席坊邮电所和长途汽车乘降站、钢铁村村委会、旱河桥、造纸厂给水桥。

  2007年

  9月20日,营口市中心医院迁入新址并对外开诊。院址坐落在金牛山大街西13号,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市级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前身是1906年由日本人修建的同仁医院,后为满铁医院。1949年被市民主政府接收后命名为营口市立医院,1990年更名为营口市中心医院,1996年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新院址占地4.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9万平方米。医院拥有病房850张,配备高标准的层流净化手术室、供应室、中心供氧、中央空调、物流传输、计算机网络数字化管理系统。医院拥有核磁共振仪、16层螺旋CT、直线加速器、新一代血管造影机(DSA)、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等近7000万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2008年

  8月30日,营口市滨海大道竣工通车。工程建设历时5年。该路北起营口市区西端辽河岸,南至盖州市归州镇浮渡河,全长80.788公里,为一级路标准,也是辽宁省千里滨海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沿线架设大桥5座、中桥6座、小桥8座。工程总投资10.8亿元,其中,省交通厅投资4.3亿元,地方自筹6.5亿元。

  2009年

  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辽宁沿海29个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中营口有5个区域: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船舶工业园、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大石桥有色金属工业园。

  2010年

  9月28日,辽河特大桥正式通车。辽河特大桥是辽宁滨海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和重要节点,横跨辽河,是连接营口、盘锦两市的重要纽带。大桥于2008年8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6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通车。大桥建设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主桥宽33米,设计时速为80公里,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全长3326米,主跨436米,主桥采用长866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索塔采用高150.2米的混凝土钻石型塔;大桥能抵御烈度为7度的地震,抗百年一遇的大风,抵御300年一遇的潮水位,可以满足万吨级海轮杂货船通行。大桥建成通车将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2011年

  10月24日,盖州市思拉堡温泉小镇虹溪谷温泉项目开业。该项目是思拉堡温泉小镇项目综合体中的一项。温泉区总投资16亿元,占地2.8万平方米,共168个温泉池,其中室内60个,户外108个,日接待能力可达1万人,能容5000人同时洗浴,是东北最大的室外温泉。

  2012年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运营,营口东站、盖州西站、鲅鱼圈站投入使用。哈大高铁全长90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营口境内89公里,设营口东站、盖州西站、鲅鱼圈站3个车站。

  2013年

  6月13日,营口理工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营口理工学院正式成立。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同意建立营口理工学院的函》,营口理工学院是在营口大学园的基础上,谋划筹建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

  2014年

  12月23日,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今天首航。 航线北起营口港,南至潍坊港,海运距离约240海里,将环渤海湾地区原运输模式截弯取直,通过海上通道实现两大港口直线连通,极大减少了陆路运距,最大限度地延伸海上运输距离,成本优势十分明显。航线开通后,以鲁、辽两省为中心区域,利用渤海湾水运资源,向南延伸至海峡西岸、向北延伸至哈大齐经济带,借助甩挂场站体系和陆路干线网络,形成纵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千余公里的多式联运通路。滚装货物还可经营口直通满洲里出境,与直达莫斯科及汉堡的欧洲集装箱班列相连。该航线是我国第一条货滚多式联运通道,具备年货物周转量2000亿吨公里的运输能力。

  2015年

  8月,营口高中迁入新址。营口高中新校园位于老边区营东新城,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为老校园的两倍。新校园拥有行政楼、教学楼、宿舍楼、餐饮服务中心、室内体育馆、图书馆、科技实验楼以及400米标准化环形塑胶跑道。教室终端全部采用国内先进的多功能教学一体机。校园的整体绿化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

  2016年

  2月3日,营口兰旗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辽宁省27年来没有新建民用机场的历史。营口兰旗机场为国内4C支线机场,从2009年初项目启动以来,历经了选址、立项、可研、总规、初步设计批复等前期工作,经过了7年的筹备和建设,目前建设规模为,跑道长度2500米,宽45米;航站区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7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130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面积10000平方米;拥有6个C类站坪机位,配套建成通信、导航、气象、供电、供水、供油、消防救援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2017年

  4月10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举行挂牌仪式。2017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7年4月1日,省委、省政府为营口片区授牌,由此营口片区正式成立。

  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位于营口主城区西部,实施范围29.96平方公里。依托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分为五大功能区块,分别是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科技研发及新兴产业集聚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物流商贸产业集聚区、平台经济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2018年

  7月31日,营口人民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开启了营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政策和措施。为尽快补齐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促进营口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2017年8月,营口市政府与方大集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共同描绘营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壮美蓝图。2018年3月15日,方大集团出资3.5亿元收购了停建的老边区原第二人民医院工程项目,并更名为——营口人民医院。营口人民医院服务以门诊和住院诊断治疗为主,设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等近30个业务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