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英家庭李刚英家庭

  李刚英的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全家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获得了他社区居民的普遍称赞。户主李刚英同志于1944年出生。1964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1978年毕业后到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任教,是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教授,作家;老伴王桂琴是沈阳医学院副教授,儿子李岩毕业于辽宁大学毕业,现在是辽宁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儿媳赵彤湫是辽宁广播电视台高级编审,孙女李一骁现就读于沈阳市育才学校,该家庭是社区里远近闻名的最美科学教子家庭。

  李刚英家庭中现有藏书5000余册,他在学校中曾先后担任公文写作、公文评改学、秘书学、写作课、司法文书写作、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新闻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其妻子从事教学多年,深受学生的爱戴,在李刚英夫妻二人的科学教育下,儿子考上了辽宁大学新闻系,女儿被保送进了哈工大,现在都学有所成。

  对于教育孩子方面李刚英家庭总结出了独到的方法:一是与孩子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平等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所想、所闻、所见的各种东西都能够倾吐给家长,即使是错的,也要让孩子讲完,这样使大人更好地掌握与了解自己的孩子,针对孩子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也培养了孩子敢说话、会说话的习惯。二是讲究科学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从心里爱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只有爱学习,有兴趣,才能够激发无限学习动力,才能够勇往直前。其次是要讲究学习方法。光有学习的热情,不会方法,那就要瞎子点灯——白费蜡了,注重对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非常重要。

  现在,李刚英家庭的一儿一女都已学有所成,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家庭和单位都做出了一份贡献。李刚英夫妻二人退休后,他们又精心的培养教育孙女全面发展,2012年孙女在小升初的时候,育才学校的录取线是135,她考了171;省实验中学录取线是160,她考了220。考虑到居住的关系,她以全市第二名,和平区第一名的成绩选择了东北育才学校。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李刚英同志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育孩经验整理,传送给身边的人,非常受欢迎。一次有一个老师,找到他,说是她的孩子不与他们老两口说话了。让他帮助解决一下。经过接触他们和孩子,他了解到了事情的起因。原来,他们的儿子在读高中课程的时候,有些题不会做,就问他们的父母,父母不是很好地解答问题,而是对他申斥道:“就这么点问题,你还不会呀。是不是上课没注意听讲。他们小时候念书,都是靠自己,有问题问谁呀?上课注意听讲最重要。”老两口异口同声地把孩子给卷了回来。几次下来,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心情很不好。所以,就采取以不理他父母的办法来抗议。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把他们两代人找到一起,就各自的错误进行了批评,父子、母子握手言和。从此,孩子有问题,父母主动给与解答,孩子的学习进步了,最后考上了东北财经大学。

  应大家的要求,二十多年来,李刚英同志在社区、社会上进行了上千场的宣传,其中,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40讲,每讲30分钟,很受群众欢迎。在全省部分单位进行的演讲里,都把此经验做了较为充分的发挥,以便让更多的人家受惠。还经常利用寒暑假为社区青少年讲授法律知识、写作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及遇有突发事件如何逃生等。李刚英同志关心社区青少年教育,几年来李刚英同志义务为青少年上法律课400多场次。

  李刚英同志在职期间,他主编的教材有《公文写作学》、《公文评改学》、《秘书学》、《秘书学新编》、《司法文书教程》、《机关行政管理学》、《机关后勤管理学》、《直挂云帆济沧海》等。1998年被评为正教授。2005年1月退休。

  他先后撰写了许多新闻类、传记类、回忆录类、文艺创作类作品。分别在《辽宁日报》、《辽沈晚报》、《沈阳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他采访、编写了电视专题片50余部,在辽宁电视台播出。他还在教学之余,编写并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有《贼鸽之谜》(沈阳电视台拍摄)、《贼鸽》(半岛音像出版社出版)、《山路》、《公文评改学》(十集电视系列剧、远距离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秘书学》(十集电视系列剧、远距离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等三十余部集。有的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城市电视台播出,受到好评。

  他利用三个月的时间,采写、编辑出版了《直挂云帆济沧海》,宣传省直工委党校内容的20分钟专题片。他还先后采访了省委省政府老领导李荒、陈淑芝、崔玉昆、于希岭、罗定锋等。专门为车向忱翻拍照片,并通过有关方面协助,收集到张学良将军为车向忱的题写的“一代名师车向忱”的条幅。

  针对一些误导未成年人的不负责任的宣传,他编写了一本《自救与救人》的科普读物,有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书中他痛斥了那些对未成年人生命不重视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

  退休后,他参加了省、市、区老科协,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致力于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为弘扬社会正义之声,笔耕不止,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编写的24集电视连续剧《阿Q新传》,以犀利的笔锋鞭挞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为宣传“感动中国”人物武秀君的事迹,他三次专程到武秀君家里调查采访。写出了反映武秀君事迹的24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女人》。

  多年来,他坚持笔耕不辍,宣传科普,贡献社会。为了讴歌改革开放之中的英雄人物,他写了《开顶风船的角色》,发表在《叫响他是共产党员》一书里,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为了教育下一代,他撰写的《无知的代价》、《“三好”生变成害人精的警示》,收入市关工委编辑的《“五老”德育讲座汇编》,业已出版。

  最近,他又应邀为辽宁省委原书记白潜撰写了近万字的《与白潜的100个日日夜夜》,拟编入《白潜传》中。他写的科普作品《收起你的二拇指,竖起你的大拇哥》,发表在沈阳出版社出版的《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论坛文章选编》……

  他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每年都自费参加在全国各地召开的学术会议,并且主持论著评选工作,向年轻的学者传授有关知识。他担任的社会职务有:辽宁省公文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沈阳市和和平区老科协报告团及和平区终身教育讲师团成员,以及辽宁省及沈阳市老科协报告团成员。

  2011年、2012年以来,他应邀为辽宁省社科联《辽海讲坛》主讲了《如何撰写竞职和述职报告》、《居民安全自救与救人》两类专题。他与陈立波合作,完成的省级科研课题《省社科类学会生存现状及其改革的出路》,获得辽宁省社科联2011年科研论文一等奖。2012年,他还为省委、省政府的乡村书屋工程编写了《美德浅谈》(25万字,辽宁电子出版社于2012年10月出版)、《辽宁古今地名由来》(25万字,辽宁电子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他还到和平区的各个社区为居民讲低碳环保课八次,受到好评。同时,他还应省教委就业指导局邀请,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讲评“求职信写作”四次,人数上千人。

  他还参加了在鞍山举办的全国首次召开的“郭明义精神研讨会”,做了“学习郭明义是时代的需要”的主题演讲,其论文被省雷锋研究会收入新出版的论文集中。

  他所在小区的活动已被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新北方和都市生活频道采播,《华商晨报》也予以报道。

  中宣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先锋队、国家关工委等八单位曾授予他全国最佳法律宣讲员。他还先后被辽宁省委机关授予“公仆杯竞赛先进个人”、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最有责任感市民”称号、和平区委区政府授予他“和平公德之星”的荣誉称号。还被沈阳市科协评为沈阳市社区科普大学优秀教师。沈阳市总工会授予他“沈阳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老科协授予他“沈阳市十大杰出老年人才”称号,并在2012年10月23日的沈阳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