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争华)7月21日,记者在新民市兴隆温泉小镇看到,十几个建设项目同季开工,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座特色独具的新市镇已绽开了迷人的笑魇。“新民速度”,在经济大环境的压力下,迸发出勃勃活力。
还有一组“硬”指标,更能科学地诠注“新民速度”的内涵:今年上半年,新民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8.4亿元,增长1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5.2亿元,增长31.7%;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7.1亿元,增长42.7%……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承重压力 反弹超越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新民市委、市政府提出,强力实施“弯道超越”发展战略,提出重心下移解难题的“战略性转移”。年初,新民市成立了全面幸福新民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升级、环境建设6个重点工作推进组,相关领导深入发展一线,主动做好服务。截至目前,新民市领导已深入企业帮扶523人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发展难题196个。
扩大增量 调优结构
上半年,新民全市开(复)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42个,其中新开工56个,续建86个,完成投资64.1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2个,投资总量、单体体量、项目质量和开工数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次产业在优化结构中提升实力。今年上半年,新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47.7亿元,同比增长33.3%。包印、医药食品两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和5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32%。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5万亩。全市蔬菜总产量117.49万吨,总产值25.48亿元。西瓜产业继续壮大,被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西瓜第一县”称号。“新民金廊”建设全面推进,一批地处重点乡镇的大体量现代服务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以温泉为依托的服务产业迅猛发展。房地产业稳中有升,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面积25.1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商品房销售16.99万平方米,增长11%。
社会和谐 文明提升
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软实力”不断增强,也成为今年上半年新民市的一大亮点。新民市制定并启动实施了《新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培育和推广了周坨子镇典型经验。
倾力打造“无障碍经济运行市”,上半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9523件,办结率100%。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蒲河生态廊道新民段建设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城镇实名制就业669人,农村实名制转移输出就业62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1%。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累计发放低保金4014.7万元。新建、改建11所普惠制幼儿园全面开工建设。投资2039万元,陆续对26家乡镇卫生院设施进行改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