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方文墨(青联和共青团界别)

  我是沈飞子弟,家中三代都是沈飞职工。在沈飞大院里长大,常常听人提起顾总师,有时崇敬,有时赞叹,心想,这一定是个大人物,不知道以后能不能遇到。18岁的我从沈飞技校钳焊专业毕业分配进入沈飞公司工作,成了真正的沈飞人,我才准确知道了顾总师是谁,才懂得了小时候大人们的情绪。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授给顾诵芬院士。那天,所有沈飞人都心潮澎湃。

两院院士顾诵芬两院院士顾诵芬

  沈飞1951成立,经过几代人几十年薪火相传、不懈奋斗,先后研制生产了40多个机型、8000余架飞机,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通过仿制米格-17飞机,推出中国首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标志中国跨入了喷气时代;推出第一架喷气歼击教练机,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自行成功研制歼8飞机,创立了我国自主设计制造歼击机的里程碑;制造出中国首架舰载战斗机歼15飞机,助推中国迈进航母时代,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大国位置。

  大国重器的辉煌是沈飞人的骄傲,是沈飞人对国家赤胆忠诚的真实写照。在那个什么都靠手工的时代,劳模陈阿玉、林兆成靠着钳子、钻子、磨具等简朴的工具,硬是把歼5、歼6、歼7、歼8“打磨”出来;工人金连佐一家四代28人在沈飞工作,他们在沈飞工龄累计达701年;动力处电话班班长刘义新一家三代17人在沈飞工作,“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号称中国飞机设计一代宗师的徐舜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平均只有22岁的设计人员设计了中国第一架喷气教练机,同时参加了歼6、歼7、歼8等机型设计工作;“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总工程师高方启是位工作狂;在歼15舰载机试飞成功之时,罗阳却永远倒下了。这3位同志将自己的生命贡献给大国重器!歼8II总设计师、两院院士顾诵芬,任总设计师时,为了解决飞机超音速飞行振动问题,坐歼教6飞机三次升空跟踪观察,完全置于自己生死而不顾。。。。。。。

  在我们这个时代,飞机制造工业技术已经很先进,很多零件都可以自动化生产了。但是,有的战机零件因为数量少、加工精度高、难度大,还是需要手工打磨。我所在的标准件厂生产的零件就好比是把飞机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黏接剂”,我所在的这个钳工班就负责为这些“黏接剂”做最后一道手工精密加工。

  歼-15战机的标准件中,有60%以上是我们厂生产。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装备中,飞过天安门的5架歼-15,有不少的核心零件是我和我的班组做出来的。沈飞人知道,自己工作是“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在17年的工作生涯中,工作的高要求促使我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先后解决了生产方面诸多瓶颈问题,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0.003毫米加工公差”被命名为“文墨精度”。2013年5月4日、2016年4月26日,我分别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和劳动模范代表,两次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方文墨在工作中。

  这些成绩和荣誉激励我继续前进,但是远不及顾诵芬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带给我的鼓舞,远不及航空博览园里那些档案带给我的鞭策。我们赶上了重视技能人才的时代,这几年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使我们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沈飞的高技能人才中不少是“80后”和“90后”,这10年共有58人获得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前3名,其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6岁,平均年龄30.5岁。2018年,沈飞实施了股权激励,享受股权激励的技能人员有24人,占享受这一待遇的职工的30%;享受技能专家津贴的技能人员有49人。

  从航空卫国,到航空报国,再到航空强国,沈飞人的初心和梦想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顾诵芬院士始终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前行的方向,矢志不渝地在最新科技前沿探索。我们只要肯吃苦、耐得住寂寞、钻研技能,就可以用技能的精度改变人生的高度。大国工匠为国铸剑,是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是默默无闻的执着坚守,是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心中的理想和信仰。

  通讯员 范春光